贺志东
晨鸣集团(全国500强重点企业、深市上市公司50强)副总经理
智董税务筹划工作室主任(首席研究员)。
青年税务专家和会计专家,全国著名税务筹划专家。
资深中国注册会计师(CPA)和中国注册税务师(RTA)
"世界华人顶级税务筹划大师"之一。大学客座教授。
详细资料>>
要闻关注
 影响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10大IT技术评选结果揭晓
 AMT专栏专家何荣勤新著《CRM原理、设计和实践》已成功发行
 四班加大客户服务力度 高层管理职位新增"服务经理"
 ◇ MAXIMO中国电力行业应用研讨会将于2.25-27日 举行

 

“美伊战争”一本账 输家VS赢家

   有史以来最花钱的战争——美国对伊拉克之战即将打响。无论过程如何演绎,这场战争的结局不存在太多悬念。毕竟,美伊之间的军事实力无法相提并论。记得有两位伟人曾总结说,“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由此看来这场战争的经济意义绝不会亚于其政治意义。

  一场关于石油的战争

  尽管美国政府一再强调,这是一场为“反恐”、为消除“那些掌握核化生武器的非法政权”而发起的正义战争,与石油无关;然而,太多的巧合让布什政府的辩解显得如此苍白。

  如今的美国政府,是一个信奉“能源至上”理论的政府。自从前石油巨头乔治·布什进入白宫以来,美国政府便不断宣布,美国面临能源供应危机。尽管很少有证据支持这个观点,但布什却以此作为他的政策基础。因此,从石油经济的角度更容易理解美国政府的思维。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兴起了开发新能源的热潮,然而石油的能源霸主地位依然不可替代。石油价格牵动着世界的经济神经,掌握石油定价的主动权成为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的不二选择。波斯湾是世界上石油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谁控制了这里,谁就自然拥有了对全球经济的钳制力。

  而伊拉克,是一个坐在“天然油库”上的国家。没有人会否认,伊拉克有能力成为未来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现有石油储量约1120亿桶,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1%,差不多是美国储量的6倍,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2620亿桶。按照现在美国的石油进口量计算,伊拉克的储量足够美国用上100年。但问题在于,波斯湾有一枚让美国心惊胆战的“坏蛋”——萨达姆。

  为了满足对能源的渴求,白宫开始为对伊宣战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当美国以9·11事件为由平定了阿富汗塔利班之后,又借全世界都希望摆脱混乱和毁灭威胁的良好愿望,将伊拉克安在了它的反恐靶子上。几乎每个重要场合、每次重要讲话,布什都要将伊拉克拎出来鞭挞一番,如此几个回合,很快他就成功地将人们的注意力从本·拉登转向了萨达姆。没有多少人会真的相信萨达姆有能力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美国,但萨达姆控制着巨大的石油资源,却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虽然对伊拉克发动一场战争将使美国耗费一定的财力,并有可能造成经济发展波动。但从能源战略的高度看,获得控制石油资源的收益要远远高于战争耗费的损失。据美国战略分析家测算:美对伊战争的成本约1700亿美元,而伊拉克石油储量价值3.4万亿美元。

  战争未知数成本几何?

  在美国发动进攻之前,关于战争成本的各种猜测早已是满天飞舞。去年9月,当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呼声正高之际,前任白宫首席经济顾问林赛却给布什总统泼了一盆冷水,认为战争成本太高,估计耗资高达1000亿-2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这下可惹恼了美国军方,因为五角大楼原本估计“倒萨”只需花费500亿-600亿美元,低于第一次海湾战争的760亿美元。此外,林赛还对战争能推动美国经济走出衰退的说法表示质疑。结果,“倒萨战争”还未开始,与白宫唱反调的林赛去年底已经卷铺盖走人了。

  事实上,战争的成本是很难用美钞来计算的。飞机、炸弹可以明码实价,但人的生命岂是可以如此统计的。不仅如此,从微观的航空业、旅游业,到宏观的世界经济,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战火波及。

  油价能升多高?

  一种情况是战争速战速决,油价虽然会在战争开始时急升,但随着美国很快获胜,油价将掉头而下,回到每桶25美元-30美元的“合理”水平。如果美国不仅赢得战争,而且使伊拉克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政权,那么新政府为了筹集重建资金,一段时间内将会开足马力,提高伊拉克石油产量,从而促使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跌。这样的价格下跌,就如同给全球经济减税一样,将推动经济增长,刺激市场需求。

  另一种论调则是悲观的,认为对伊拉克的战争可能不会太顺利,譬如美国部队被迫陷入巴格达的巷战,伊拉克可能攻击以色列或沙特,扩大冲突,使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陷入混乱。还有一种更为严重的情况,亲西方的阿拉伯国家政府可能被推翻,1973年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的“禁运”可能重演,油价会成倍上升。前沙特石油大臣亚马尼警告说,如果发生上述情况,油价就会飙升到每桶80美元-100美元,世界经济将遭受重创。

  战争赢家与输家

  赢家一之美国:战争经济学的再次印证


  面对美国目前低迷的经济形势和接近6%的高失业率,布什只剩下最后的一个选择———打仗。虽然布什政府拼命鼓吹攻伊倒萨是全球反恐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上,国际社会都心知肚明:这更是一场经济战争,它关系着美国能否早日走出目前的经济窘境。


  战争被赋予经济政策的含义,可以用所谓“破窗理论”来解释:一个顽童,打破了邻居的窗户,邻居就得更换新的窗户,于是带动了玻璃工人和木匠就业,而他们又进一步带动了更多原材料提供者就业,整个社会得以欣欣向荣。在经济衰退阶段,能够带来类似“打破窗户”效应的行为,也都被人们赋予带动经济的期望。战争,就通常被视为这样一个“打破窗户”的行为。


  迄今为止,现代国家克服经济衰退的手段主要有三种: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建设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新技术革命带动新一轮经济起飞;通过发动战争拉动消费与生产,控制资源和交通,并激发民众走出低谷的心理潜能。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经历了10年的空前繁荣。布什政府希望,战争经济学可以再次发挥功效。


  赢家二之石油大亨:一片新乐土


  对于石油大王来说,没有比现在的日子更好过的了。全世界大量拥有汽车


  的人们,为了灌满油箱,无论多少钱都愿意掏腰包。金钱如此自由流动,以至于在目前这种异乎寻常的环境政策下,石油买卖照样进行。


  伊拉克将成为石油大亨们的一片新乐土。萨达姆时代的石油,他们是看得到,吃不着。美国胜利之后,他们就可以大摇大摆地开进伊拉克,然后拼命抽取那里的“黑金”。


  赢家三之军火商:生意红火


  对军火商来说,这场战争的商机远远超过第一次海湾战争。商机到底有多大,先来算算第一次海湾战争的账。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次海湾战争多国部队首次使用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就达100多种。一枚“小牛”空对地导弹造价为10万美元,发射了5100枚,总值5亿多美元;“麻雀”导弹每枚169万美元,发射了71枚,总值2亿美元;每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售价高达135万美元,发射了288枚,共耗费3.9亿美元。


  正因如此,尽管9·11事件让美国的航空运输业、保险业、旅游业等受到重创,但美国的军火企业却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就是为何在9·11之后股市开市那天,与大盘整体急剧下挫的情况相反,世界第三大军工企业美国雷声公司的股价竟然“奇迹般”上涨27%。这家公司主要生产巡航导弹、雷达监测设备和夜视系统,而这些产品在海湾战争中曾扮演重要的角色。随后开始的美军对阿富汗军事行动让美国的军火企业“喜上眉梢”,而目前布什执意“攻伊倒萨”的政策更让军工企业乐开了花。


  这次对伊战争与第一次海湾战争又存在不同。那次战争美军使用的炮弹、导弹大多是冷战时期的积压产品,而现在美国人要打的是一场高科技战争,需要更多的尖端武器,更多的防御装备。这些新的武器和设备,库房里找不到,必须增加投资,推进生产与开发。许多美国媒体已经称反恐战争为没有结局的战争。在以往的战争中,军火工业往往会在战争开始时成为投资者的宠儿,而一旦战争结束,身价便会一落千丈。而对伊战争却只不过是美国长期反恐怖战争中的一个阶段,美国决不会就此“金盆洗手”。就算这次战争不会使直接生产军火的企业持续获利,但新的反恐怖战争仍将为一批与安全防御项目有关的企业带来滚滚财源。


  赢家四之美元:巩固强势地位


  如果美国一旦“倒萨”成功,控制了中东石油的命脉,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中东地区石油供应源问题,而且无论是亚洲还是欧洲的石油进口国———这些国家在对中东的石油依赖上比美国更大———今后在国际贸易上都得让美国三分。如果按照目前国际产业分工的垂直体系看,这实际上巩固了美元的强势地位。

  输家一之欧佩克:多了一个敌人


  有人预测,战后不久,伊拉克就会在美国的压力下退出欧佩克单干,为了


  生计,它肯定希望将原油产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如此一来,欧佩克在全球石油输出份额中所占的比重将继续下降,从1974年到今天,欧佩克的市场占有率已从50%降到了42%。


  此前一段时间,石油涨价的压力压得欧佩克喘不过气来。虽然欧佩克秘书长阿尔瓦罗·席尔瓦曾表示,没有理由对近期世界油价的上涨感到担忧,欧佩克会在必要时采取行动应对任何石油供应短缺情况,但他的安慰性评论未能缓和市场的担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石油供给缺口总量届时可能达大约每日500万桶,而欧佩克只具有每天增加330万桶产量的余力。然而一旦伊拉克重新获得自由,并决定将其石油日产量提高到600万桶,欧佩克需要担心的将不再是石油涨价,而是石油价格大跳水、利润不保的问题。


  输家二之石油消费者:又当“冤大头”?


  实际上,是全世界的石油消费者为第一次海湾战争支付了账单。对于这一点,早就准备“倒萨”的美国政治精英不会不清楚。因此,在对战争进行预算时,美国的政治和商界精英一定在“倒萨”战略的某种算度上达成了共识。


  早在1998年底,国际石油公司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并购,并购金额高达近2000亿美元,其中70%以上由美国的石油公司进行操控。从2002年1月1日开始,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每天增加15万桶。去年年底,世界原油价格曾经一度突破每桶30美元,这期间美国利用低价购入的战略石油储备作低进高出的石油期货,恐怕就已经为“倒萨”筹集到了相当数量的款项。


  如果战争按照美国的计算进行,以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量,每天向世界石油市场投放400万桶石油,不仅足以弥补因伊拉克石油中断造成的100万桶石油短缺,还能轻轻松松地支付“倒萨”账单。换句话说,相比第一次海湾战争,已经更加谙熟金融运作的美国完全可以直接让全世界石油消费者替“倒萨”之战“埋单”。


  输家三之欧元:交出头号桂冠


  在欧元启动前,美国就已经看清了欧元启动成功后的可怕前景———直接威胁美元的霸主地位。不无巧合的是,在欧元启动仅仅两个多月后就爆发了科索沃战争。这场发生在欧洲心脏地带的战争,成功阻止了国际资本向欧洲的流动。欧元在科索沃战争开始后迅速下滑,欧元兑美元“跌跌不休”,一度动摇了欧洲各国和国际资本的持有者对欧元整合成功的信心。


  但2000年4月以来美国的新经济泡沫开始破裂,2001年又相继发生了大公司造假和9·11事件,美国经济由此开始进入衰退。欧洲的经济虽然也不好,但股市比美国健康,没有多少公司丑闻,利率水平也高于美国,因此国际资本开始从美国向欧洲加速流动,欧元兑美元也逐步坚挺起来,终于在去年7月份超过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货币。


  不过,欧元的坚挺将很快随着油价的上升而成为过眼云烟。不像美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储备,欧洲的经济运转高度倚重进口能源。一旦国际原油市场因为美伊之战出现长时间的动荡,欧洲经济将付出巨大代价。石油短缺、油价飞涨将使欧盟各国的赤字难以控制,失去经济支持的欧元也将失去其光芒。


  输家四之伊拉克人民:噩梦何时结束?


  伊拉克本来有着进入世界上最富有国家之列的潜能,但它的资源都被浪费在了战争与制裁上。虽然经过同伊朗的8年战争,伊拉克仍不失为中东地区最强盛的国家,综合国力在阿拉伯世界位居首位,人们生活富裕,城市充满现代味道。然而这一切,都终结于1991年的海湾战争。


  伊拉克的中产阶级曾经相当兴盛,如今却不得不每天为填饱肚子而四处奔忙;电力供应成为一种奢侈品,空调、冰箱变成摆设;连鞋子都没得穿的孩子辍学在家,或者上街乞讨,贴补家用……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加之药品奇缺,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伊拉克人体质普遍下降,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在巴格达中心商业区卡拉德,绝大多数商店里商品极度匮乏,货架上空空如也,只有少数几家店铺还可以正常营业,但价格却高得惊人,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无法问津。对于如今每月收入平均3美元的平民大众来说,逛商店早就成了记忆中的一种享受。


  伊拉克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巴格达曾经是外国游客向往的旅游圣地。然而,无情的国际封锁切断了原本丰富的客源。豪华的五星级饭店已失去昔日风采,硬件尚在,软件已荡然无存,入住率接近零。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战争与制裁已使伊拉克的经济发展几近停滞,受害最深的莫过于伊拉克的平民百姓。

---------------【发表评论】 【在线投诉】 【 发送给我的好友】 【关闭窗口】---------------